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近年来,大连市金州区人民检察院将加强青年干警培养作为检察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健全完善青年干警“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持续加大青年干警的培养力度,积极打造“逢案能办、遇事能干、张嘴能说、提笔能写”的青年检察队伍,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全科检察人才。
七一前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金州区检察院组织青年干警及共青团员到关向应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开展青年干警活动暨主题团日活动。朝阳映照下的纪念馆庄严肃穆,青年干警怀着崇敬之情踏入其中。
馆内以“民族忧患 历练成长”“艰苦卓绝 长征会师”“鞠躬尽瘁 精神永存”等六大主题板块为主线,通过350余张历史图片、20组雕塑、九大沉浸式场景及160余件珍贵文物,生动再现了关向应同志从满族农家青年成长为革命领袖的光辉一生。
聆听青年干警心声
让我们倾听青年干警的心声,感受新时代检察青年的奋进之力,见证用青春书写司法为民的铿锵答卷!
第一检察部 代聪聪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关向应纪念馆,在纪念馆解说员的引导下,场馆再现了当年庄严的历史场景,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更直观更剧烈地感受到,在革命战斗年月,先烈们不顾个人安危,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馆内收集了许多关向应前辈和其他革命先辈有关的历史文物和宝贵照片,我想,正是由于有了他们的不懈斗争、顽强不屈、坚决不移的革命精神,才会有今日的和谐稳定、繁华昌盛。先烈已逝远,但他们的事迹已牢记在炎黄子孙心中;他们的鲜血已注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他们的灵魂已筑成中华民族新的长城!
第四检察部 高铭
关向应生于1902年,1924年底,22岁的他去苏联留学之前,写给叔父一封家书令我印象深刻。在信中,关向应告知叔父他在上海的行踪及将赴苏联留学之事,为自己不能“慰父母之暮年,而享天伦之乐”感到遗憾和愧疚。但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因为在大连的时候便感受到“周围的空气,俱是侵略色彩,黯淡而无光的,所见之一切事情,无异如坐井观天”,尤其是“教育界的黑暗”,“最不堪言”。面对这种“国将不国,民将不民”的危局,他愿终生奔波,牺牲家庭,反抗帝国主义。这是年仅22岁的关向应的抱负,也是他唯一的人生观。正是由于这“唯一之人生观”的引领,关向应在之后的革命岁月中忘我地工作,直至他四十四年生命的最后一刻。关向应在延安去世后,毛泽东题写挽联:“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党、为革命事业和军队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办公室 杨敬天
当我踏入那座庄严肃穆的革命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年代。泛黄的手稿、陈旧的照片、简朴的遗物,无声诉说着关向应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最令我震撼的,是他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临危不惧;面对病痛的折磨,依然心系着革命事业。这种为理想信念献身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这次参观,让我深刻认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以关向应同志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在工作和生活中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办公室 杨瑞
2025年6月24日,我院组织参观关向应纪念馆,纪念馆苍松翠柏掩映,肃穆而庄严。门匾上王震将军的题字遒劲有力,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一位革命者短暂而壮烈的人生。关向应同志幼年出生在一个满族家庭中,故居低矮的石砌房、覆着茅草的屋顶、朴素的木质门窗,一切都显得那么简朴,甚至可以说是清贫。院中简单的农具,瞬间将人带入那个物质匮乏却充满生活气息的旧日时光。置身于此,我深切感受到他生长环境的真实底色——土地的厚重与生活的艰辛。这份底色,为他日后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劳苦大众的深厚感情埋下了最初的种子。就如馆内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青年干警也不能忘记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在新时代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工作。
政治部 王颢燃
走进这座朴素的乡村院落,关向应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遗言穿透时空,重重叩击着我的检徽。这位从辽南大地走出的革命家,用一生诠释何为纯粹——对党忠诚是浸入骨髓的信仰,清贫自守是刻进血脉的准则,人民至上是用生命践行的誓言。当检察制服触碰展柜玻璃的刹那,我触摸到了精神的接力棒。革命年代的凛然正气,正化作新时代“法治为了人民”的检察担当。归途的朝阳为检徽镀上金边,耳畔回响着历史的嘱托:以信仰校准法律的天平,用初心守护正义的防线。这抹检察蓝,必将永远闪耀在人民江山的万里晴空!
光辉历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不褪色。关向应同志的一生是忠诚与奉献的真实写照,彰显了共产党人至死不渝的信仰与清廉本色,成为青年检察干警锤炼党性的生动教材。追寻红色阵地的足迹,一堂体验式团课呈现眼前,让青年干警收获的不仅是感动、震撼,更从中汲取营养、感受力量,接续革命先烈的光荣历史与精神,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勇于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助推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近年来,大连市金州区人民检察院将加强青年干警培养作为检察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健全完善青年干警“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持续加大青年干警的培养力度,积极打造“逢案能办、遇事能干、张嘴能说、提笔能写”的青年检察队伍,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全科检察人才。
七一前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金州区检察院组织青年干警及共青团员到关向应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开展青年干警活动暨主题团日活动。朝阳映照下的纪念馆庄严肃穆,青年干警怀着崇敬之情踏入其中。
馆内以“民族忧患 历练成长”“艰苦卓绝 长征会师”“鞠躬尽瘁 精神永存”等六大主题板块为主线,通过350余张历史图片、20组雕塑、九大沉浸式场景及160余件珍贵文物,生动再现了关向应同志从满族农家青年成长为革命领袖的光辉一生。
聆听青年干警心声
让我们倾听青年干警的心声,感受新时代检察青年的奋进之力,见证用青春书写司法为民的铿锵答卷!
第一检察部 代聪聪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关向应纪念馆,在纪念馆解说员的引导下,场馆再现了当年庄严的历史场景,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更直观更剧烈地感受到,在革命战斗年月,先烈们不顾个人安危,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馆内收集了许多关向应前辈和其他革命先辈有关的历史文物和宝贵照片,我想,正是由于有了他们的不懈斗争、顽强不屈、坚决不移的革命精神,才会有今日的和谐稳定、繁华昌盛。先烈已逝远,但他们的事迹已牢记在炎黄子孙心中;他们的鲜血已注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他们的灵魂已筑成中华民族新的长城!
第四检察部 高铭
关向应生于1902年,1924年底,22岁的他去苏联留学之前,写给叔父一封家书令我印象深刻。在信中,关向应告知叔父他在上海的行踪及将赴苏联留学之事,为自己不能“慰父母之暮年,而享天伦之乐”感到遗憾和愧疚。但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因为在大连的时候便感受到“周围的空气,俱是侵略色彩,黯淡而无光的,所见之一切事情,无异如坐井观天”,尤其是“教育界的黑暗”,“最不堪言”。面对这种“国将不国,民将不民”的危局,他愿终生奔波,牺牲家庭,反抗帝国主义。这是年仅22岁的关向应的抱负,也是他唯一的人生观。正是由于这“唯一之人生观”的引领,关向应在之后的革命岁月中忘我地工作,直至他四十四年生命的最后一刻。关向应在延安去世后,毛泽东题写挽联:“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党、为革命事业和军队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办公室 杨敬天
当我踏入那座庄严肃穆的革命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年代。泛黄的手稿、陈旧的照片、简朴的遗物,无声诉说着关向应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最令我震撼的,是他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临危不惧;面对病痛的折磨,依然心系着革命事业。这种为理想信念献身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这次参观,让我深刻认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以关向应同志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在工作和生活中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办公室 杨瑞
2025年6月24日,我院组织参观关向应纪念馆,纪念馆苍松翠柏掩映,肃穆而庄严。门匾上王震将军的题字遒劲有力,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一位革命者短暂而壮烈的人生。关向应同志幼年出生在一个满族家庭中,故居低矮的石砌房、覆着茅草的屋顶、朴素的木质门窗,一切都显得那么简朴,甚至可以说是清贫。院中简单的农具,瞬间将人带入那个物质匮乏却充满生活气息的旧日时光。置身于此,我深切感受到他生长环境的真实底色——土地的厚重与生活的艰辛。这份底色,为他日后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劳苦大众的深厚感情埋下了最初的种子。就如馆内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青年干警也不能忘记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在新时代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工作。
政治部 王颢燃
走进这座朴素的乡村院落,关向应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遗言穿透时空,重重叩击着我的检徽。这位从辽南大地走出的革命家,用一生诠释何为纯粹——对党忠诚是浸入骨髓的信仰,清贫自守是刻进血脉的准则,人民至上是用生命践行的誓言。当检察制服触碰展柜玻璃的刹那,我触摸到了精神的接力棒。革命年代的凛然正气,正化作新时代“法治为了人民”的检察担当。归途的朝阳为检徽镀上金边,耳畔回响着历史的嘱托:以信仰校准法律的天平,用初心守护正义的防线。这抹检察蓝,必将永远闪耀在人民江山的万里晴空!
光辉历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不褪色。关向应同志的一生是忠诚与奉献的真实写照,彰显了共产党人至死不渝的信仰与清廉本色,成为青年检察干警锤炼党性的生动教材。追寻红色阵地的足迹,一堂体验式团课呈现眼前,让青年干警收获的不仅是感动、震撼,更从中汲取营养、感受力量,接续革命先烈的光荣历史与精神,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勇于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助推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大连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758892 举报邮箱 dljubao@dlswxcb.com |